古代官吏的吏是什么官職
古代“吏”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群體,他們分布在中央和地方各級官府中,負責各種各樣具體的事務。吏不同于政府官員,也不同于普通百姓,他們是介于官和民之間的“紐帶”。他們受制于官,但也是官對百姓實施統治的助手和直接參與者,俗話說“官如虎,吏如貓”。那么,吏來自哪里?都是什么人擔任呢?他們的地位又怎么樣呢?他們的存在對統治者有什么影響呢?
02入職為吏
作為各級官府的具體辦事人員,吏大多都來自社會底層,主要是市井平民、農民、小地主等,其中也有很多低級官僚子弟,他們沒有能力通過科舉入仕為官,又無法靠父輩的恩澤蔭補為官,但又可以選擇不過普通平民的生活,成為胥吏。入職為吏的途徑主要有三種:
1)承襲,即原胥吏因為年邁或者去世,由其子孫繼承;
2)保引,即官吏擔保,引薦他人擔任吏職;
3)投充,這是一個面向社會各階層的任選方式。無論是誰,都可以通過投名自薦的方式,經過考察,合格者可以入役為吏。當然,雖然中央百司的胥吏經過審核后會注籍,但是只能擔任一些實習性的職位,隨時面臨被除名的危險。他們必須工作一段時間后再參加一次考試,待合格了才能升任正式胥吏。
03官面前的“奴仆”
官和吏有著嚴格的身份區別,與官相比,胥吏的社會地位相當低下。清朝牟原相稱“唐宋以來,士其業者不為吏胥,為吏胥者則市井奸猾、巨家奴仆及犯罪之人,以是吏胥賤”。當然胥吏也有機會成為官員改變社會地位,但是要求十分嚴格。
古時官員經常輪換任職地,由于新任官員不熟悉當地情況,但是胥吏來自民間,重實務、技能、知道民情;久居衙門,熟悉公務、內情。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新任官員高度依賴當地官府的胥吏。因而胥吏在地方政治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在官面前,地位上卑賤如奴仆,但是胥吏往往能代官理政,越權行事。如果在任官員沒有什么主見性的話,胥吏會成為官府中的實權人物,很多地區出現了“吏強官弱,官不足以制吏”的搞笑局面,甚至有人把官府曹司形容為“公人世界”。
04百姓面前的“閻王”
很多胥吏都參與田地兼并活動,偽造田契是胥吏經常使用的方法。胥吏不僅對民田,還對官田進行請佃(diàn),承買,甚至強占。為了逃稅,狡詐的胥吏會使出各種手段。
比如南宋時期,兼并隱寄之家與鄉村的保正(胥吏職位之一)、鄉司等胥吏聯手作弊,隱匿家產,從而有千畝之田的家庭,每年只需繳納兩三頃田的賦稅。還有一些不法胥吏經常欺壓平民,勒索百姓。南宋時,有個農民拖欠租稅,被胥吏們捆綁起來,不給飯吃,最后這個農民被這些胥吏折磨致死,他們反而誣告死者的妻子是兇手。這些形勢之家,包括吏戶,許多都私置牢獄,動不動就關押貧弱無辜之人,任意用刑拷問,經常造成慘劇,而被害人的家屬大多不敢上告。其實朝廷屢次下令禁止私刑,但禁而不止。
05結語
歸根結底,古代胥吏制度是封建帝制的產物,一方面統治者依靠胥吏治國,另一方面,表面高不可攀的皇權竟被一群胥吏左右著,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事,卻也是一種無可奈何。雖然胥吏是古代行政管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技術層面有無可取代的作用,但由于封建制度固有的本質,由他們治國只能誤國。世界之最 www.bugari.com.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