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社會的“處女禁忌” 為何盛行于眾多部落?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些地方視處女為珍寶,有些地方卻出現“處女禁忌”現象,并用各種稀奇古怪的方法破除少女的童貞!
誰來破除處女的童貞
處女,又稱在室之女,指未出嫁的女子。在遠古時期,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生理現象不能得到明確的認識,故而對處女產生了諸多忌諱習俗,稱處女禁忌。
在一些原始部落里,新娘、新郎不僅都不重視處女的童貞,甚至懷有對童貞的深深的恐懼。因此出現了由第三者幫助破除童貞的婚姻現象。在澳大利亞的一些原始土著部落里,如果有人結婚,人們就紛紛前來祝賀,大家盡情地跳舞、喝酒。狂歡達到高潮時,部落里的一些人把新娘簇擁到另一間房間里,用石器或其他什么工具破除她的童貞。
然后,由一個人帶著沾有處女血的東西向大家展示。至此,婚姻儀式才算真正完成。在澳洲某些原始部落中,當女子到達青春期時,就由年老的婦女弄破處女膜。在赤道非洲的馬薩、馬來西亞的沙凱族、蘇門答臘的巴塔斯族也都有這樣的習俗。
有些部落請丈夫的朋友,新娘的父親,甚至是部落里的特殊的人物來完成這一工作。在西里伯爾的阿爾福族那里,新娘的父親充當這種奇怪的角色,在愛斯基摩人的某些部落里,巫師幫助新娘弄破處女膜,在古希臘,處女在神廟前向神的代表獻出童貞;在中世紀,歐洲領主擁有女子的初夜權,可能也是一種處女禁忌的遺風,在印度的不少地區,新娘用木制的“神象生殖器”破除童貞。
危險?心理?儀式?
心理分析學之父弗洛伊德則認為,就女性來說,初婚導致肉體器官的受損和自惡的心理創傷,這種心理常常表現為對于逝去的童貞的悵惘和惋惜,對奪去其童貞的人的一種深刻的惱怒。
而處女禁忌則避免使將來要與這個女子共處一生的男人成為女子內心惱怒的對象,避免婦女因童貞的喪失而產生對丈夫進行報復和敵對的心理。原始人把女子看成神秘的、令人恐懼的,害怕女子在初婚時會對丈夫造成某種危險。因此,丈夫也認為處女禁忌是有益的。
處女禁忌還有一種可能是出于原始人對血的恐怖心理。原始人很害怕血,因為血總是和受傷、疾病、死亡聯系在一起,所以血被認為是危險、神秘和可怕的。人類避免危險最簡單的方法是和危險物保持一定距離。所以不少原始民族都想方設法在女子婚前弄破她的處女膜。有的民族的男子在結婚的次日將新婦的褲子交給梵僧,梵僧用優曇木接取,掛在樹上,舉行消拔式。初夜權剛開始出現時并不是統治者對被統治者妻子的侮辱與玩弄,而是為新郎消災免禍的一種措施。朝夕網 www.bugari.com.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還有一種解釋認為,這種儀式是一種期待和焦急的心理造成的。原始人對各種新奇的事情總是伴隨著一種神秘、緊張的心理,作為緊張心理的外觀,往往產生種種儀式。當莊稼剛剛成熟時,當夫婦有了第一個孩子時,當一塊林地剛剛開墾時,原始人都會產生這種心理,并用一定的儀式表示。就像今天人們建造大廈、展覽會開張要剪彩一樣,成婚是人生的一大里程碑,比出生、成人意義更加深遠,作為一種紀念,遂采用類似成人禮一樣忍受某種折磨的儀式!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