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觀賞太陽末日嗎?太陽滅亡后 各大行星歸宿會怎樣?
u3i3.com小編優優據網絡最新關于“人類能觀賞太陽末日嗎?太陽滅亡后,各大行星歸宿會怎樣?”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
關于太陽壽命的問題已經回答夠多了,過去的描述更多集中在太陽以什么方式死亡,死后是一個什么狀態。但對太陽死后太陽系的變化和對宇宙的影響說得不多,今天就來接著說。
簡單說一下太陽的死法
任何恒星都有生有死。恒星壽命是以質量大小論長短的,質量越大的恒星壽命越短,反之越長。這是因為恒星質量越大,核心壓力和溫度越高,核聚變就越激烈,核燃料就消耗的越快,死的就越快;相反,小恒星恒星溫度壓力都不高,就慢悠悠的燒,就能消耗很長時間。
但恒星質量是有限制的,最大的在200~300個太陽質量左右,最小的一般不小于太陽質量的7~8%。這是因為質量太大的恒星難以穩定,外圍物質會不斷逃離;質量太小核心壓力和溫度無法點燃氫核聚變,就成不了恒星。這些理論過去說過多次,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現在已發現最大質量的恒星叫r136a1,質量約太陽的200多倍,壽命只有300萬年;而像太陽這樣質量的黃矮星,壽命在100億年左右;比較小的紅矮星,一般在0.5個太陽質量以下,壽命在千億年以上,最小的只有太陽質量8%,這種恒星壽命要超過萬億年。
現在主流科學界認為,太陽的主序星階段壽命大概有110億年,現在已經有46億歲了,再過64億年左右,核心參與核聚變的燃料氫就會燃燒殆盡,中心全部轉化為氦。氫核聚變熄滅后,核心巨大的輻射壓消失,再也抵御不住太陽巨大質量的引力向心壓力,平衡被打破,外圍物質急劇向核心坍縮,這樣就會瞬間在核心形成比現在高很多的壓力,溫度達到2億℃左右,由此氦核聚變被點燃。
這時高溫和輻射會點燃太陽外殼剩余的氫,這些氫在燃燒中向外膨脹,越來越大,太陽就變成一個紅巨星。與此同時,外殼物質會不斷飄散釋放到太空,太陽質量不斷減小。最終核心的氦全部燒完,中心全部轉化成碳,核聚變熄滅,中心會坍縮成一個致密的白矮星。白矮星只有地球體積大小,密度高達約10噸/cm^3。
太陽死后各個行星的狀態
白矮星是太陽的尸骸,這個尸骸開始溫度還很高,表面溫度會高于現在太陽表面溫度,不過由于太小,光度和熱量相對太陽輻射就小多了,遠離太陽的行星們會處于一個冰冷黑暗的世界。
八大行星的歸宿有多種說法。一種是在太陽變成紅巨星時,會迅速地吞噬掉水星和金星,紅巨星可能膨脹到現在太陽半徑的200~300倍,會不會將地球吞噬氣化掉尚難以定論,但即便地球不被吞噬,也會被3000℃高溫燒成熔融狀,冷卻后就像一個被烤焦成黑糊糊的土豆。朝夕網 www.bugari.com.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還有一種說法是,隨著太陽質量的流逝,太陽引力減小,地球等外圍行星會比現在飄遠1倍左右,這樣地球以外的行星都會幸存下來,但都將淹沒在黑暗極寒中。更遠的天王星、海王星溫度會降到接近絕對零度。
可以肯定的是在距離太陽1光年遠的奧爾特云帶將不復存在,因為縮小的太陽引力將不再足以拉扯住它們,那些彗星將漂流在黑暗的太空,成為流浪的天體碎塊。
木星能否升級為恒星?
木星是太陽系行星中的老大,質量是其余七大行星加起來的2.5倍多。但是木星只有太陽質量的0.1%,距離成為一個最小的紅矮星恒星還相差七八十倍。在太陽沒有滅亡前,木星想成為恒星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但太陽一死,它或許就有了希望。
它成為恒星的唯一途徑是通過吸積,讓自己壯大,當質量達到太陽的8%時,就能夠點燃核心氫核聚變,這樣它就能從一顆行星升級為恒星。太陽死亡前紅巨星階段,要向太空拋灑掉自身質量的40%,這些氣體物質就是木星獵取的目標。
木星是太陽系引力最大的行星,幾十億年來,吸引了無數的小天體到自己身上,由此有了地球盾牌的美稱。有人認為,如果沒有木星巨大身軀的阻擋,或許地球就不會有生命出現。因為在6500萬年前就是一顆10公里直徑的小行星撞擊地球,讓橫行1.6億年的恐龍滅絕了,如果不是木星為地球擋住了無法計量的小行星,地球生命是否能夠誕生和延續當然就得打個問號。
既然如此,太陽飄散到太空的物質,自然也大多會被木星引力所捕獲。這些物質只要被木星引力捕獲20%,木星就可以超過最小恒星要求的質量,點燃核心核聚變,成為一顆紅矮星。這時的太陽系就會變成由兩顆引力主星組成的系統,一顆是白矮星,一顆是木星轉化誕生的紅矮星。
在兩個老大面前,地球何去何從?
太陽系出現了兩個核心,地球到底是忠于老主人,即便它已經死去,也還始終不渝地圍繞著它旋轉呢,還是另投新主,圍繞著另立山頭的紅矮星轉呢?可惜這種選擇由不得地球,要看哪顆星對它的引力更強。
前面說了,如果地球沒被太陽紅巨星吞噬,就有可能飄離現在軌道1倍左右。現在軌道距離太陽平局距離約1.5億公里,增加1倍就是3億千米了。而地球距離木星最近時為6.3億千米,即便木星不同步飄遠,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依然要比木星變成的紅矮星要近。
而萬有引力的大小是以質量成正比,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即便太陽變成了白矮星,質量也還有原太陽質量的0.6倍,木星即便變成了紅矮星,質量也不到原太陽的0.1。由此看來,地球圍繞著老主子轉的忠心似乎還能如愿以償。
其實就連火星也還是會圍繞著太陽的尸骸白矮星轉,而更遠的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就很難說了,當這幾顆行星與紅矮星轉到白矮星同一側,且形成一條直線時,紅矮星與它們之間的引力會明顯大于白矮星,這樣會不會捕獲這三顆行星,從此成為紅矮星的小馬仔呢?
其實太陽系有了兩個引力源,在引力爭奪中,行星的運行會變得不穩定和復雜起來。最終鹿死誰手,不是我等能夠預測得了的。但有一點我可以認定,在殘存的太陽系里,白矮星依然是老大,就連木星變成的紅矮星也還要受到它的制約,可見老大雖死,余威猶存啊。(上圖為自畫后太陽系想象圖,不一定準確和符合科學原理,只為拋磚引玉)
人類何去何從?
人類的未來有兩個歸宿,一個是滅亡,一個是成為高級文明體。
迄今為止,人類還是浩瀚宇宙孤獨唯一的觀測者,還沒有發現有第二個文明與人類來分享宇宙。那么,人類能夠在命運的長河中走多遠呢?這一點時空通訊過去發的文章已經多有討論,今天不展開說,只說說假設人類存在能夠長過太陽壽命會怎么樣。
不管人類能不能等到那一天,都無法欣賞太陽毀滅這樣一出大戲。因為太陽的亮度在不斷增大,溫度不斷升高,即便人類沒有滅亡,也不能在地球一棵樹上吊死。據預測,每過10億年,太陽亮度要增加10%,這樣地球溫度會升高,海洋就會被蒸發,最終地球會成為一個干枯的星球。
其實,地球宜居時代遠沒有這么長久,科學家預測,地球平均氣溫只要增加6℃,生物大滅絕就不可避免,生態食物鏈一斷裂,人類當然就無法幸存了。因此人類要早做打算,但憑著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哪兒也去不了,只能呆在地球上自救。
一些科學家預測,再過200年,人類才能夠到達宇宙一級文明水平,那時候就不再懼怕來自地球的災害;再過5000年,人類可以達到二級文明水平,那時就不再懼怕來自太陽系的災難。而二級文明才是人類真正的太空殖民時代,人類才有可能逃出地球。
未來人類能看到太陽最后的回光返照嗎?
人類如果能夠在地球上好好活過5000年,就有能力向廣袤的深空移民。60億年后,太陽系早就沒有了任何生命。如果要觀測太陽最后的回光返照,也就是紅巨星時代,已經遠離太陽系的人類可以組團回來觀光。
我相信如果人類能夠延續60億年,已經足夠有了這種能力。
但那時的人類已經早就不是現在的樣子,甚至早就沒有了肉體的羈絆,而是以意識或能量的形態存在,能夠在太空自由翱翔。到了那時,人類的意識形態和社會組織完全不是我們現在能夠想象的,我們現在認為太陽毀滅是一出大戲,那時的人類或許早就覺得不值一提,即便有懷舊情結殘留的也根本無需跋涉,他們可以輕易調出太陽毀滅過程的全真影像,以慰藉60億年前原始祖宗們的寄托。
不管是人類的毀滅還是太陽系的毀滅,對我們認知的宇宙來說都掀不起一絲波瀾,就像死了一個細菌那樣,地球沒有任何感覺。要知道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至少100萬億個細菌。隨手一抹,都有億萬細菌死去或新生。太陽系和人類全體都僅此而已,所以,任何人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以上就是u3i3.com小編優優據網絡最新關于“人類能觀賞太陽末日嗎?太陽滅亡后,各大行星歸宿會怎樣?”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