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不是強國的原因
其實,大家只是被巴西龐大的領土面積給騙了,雖然巴西很大,但是可利用的有效國土面積并不大,甚至可以說是個小國。
首先是倒霉的地形分布。
巴西擁有220多萬平方公里的平原面積和500多萬平方公里的高原面積,這兩種地形占了巴西全部地形的90%以上,但是巴西的平原位于赤道附近,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土壤表層腐殖質很淺,容易水土流失,根本無法開發,而高原又直接延伸到了海邊,以至于看似漫長的海岸線卻沒有幾個可以利用的港口。
其次是歷史遺留因素。
巴西獨立于1822年,比美國晚了半個世紀,按道理來說也不算是晚太多,但美國的建國者是來自歐洲的清教徒和自由派資產階級,所以美國一建國就立即推行資本主義制度,獲得迅速發展。而巴西則是葡萄牙封建主階層建立的,落后的封建制度殘余嚴重限制了巴西的資本主義成長速度,俗話說一步走錯,步步走錯,最終成了美國主導下的附庸。
再次是巴西散漫的民族性格。
與崇尚拼搏奮斗的盎格魯薩克遜人相比,葡萄牙裔的巴西人生活特別的散漫,巴西人特別強調當下的幸福,所以很少有積蓄的習慣,有錢就花,因此巴西人很難積蓄到財富,沒有財富也就不能進行更高級的商業活動,所以至今巴西有強大的足球俱樂部,卻沒有強大的企業。
再者是巴西沒有完善的工業體系。
巴西獨立后,歐洲發源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但是當時掌權的巴西貴族害怕資產階級崛起威脅自己的統治,更害怕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波及到自己,于是嚴格限制巴西和歐洲的交流,以至于巴西在想當長的時間里都是農業國,直到二戰之后,巴西從意識到工業的作用,但是想要從零開始實在太難了。
最后是巴西的政局長期不穩。
從1822年到1889年,巴西實行帝制,皇帝佩德羅一世獨斷專行,甚至在國內恢復了奴隸制,最終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但是從此巴西開始了長期的軍人政治,政變、獨裁統治和君主立憲輪番上演,國家混亂不堪,直到1989年,巴西才步入了正規,但是政府腐敗,經濟改革不成功的問題一直存在。
由于以上原因,巴西無論是基礎的地理原因,還是自身條件,都很難使其成為強國,不過地理原因是其次的,主要還是巴西自己政局混亂,所以想要強大,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國家秩序。
世界之最 www.bugari.com.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